【分享】私密處清潔保養秘訣,預防私密處問題從日常這些習慣做起!<2023>

許多女性都常被私密處的問題困擾,無論是乾癢、分泌物、異味甚至是發炎、感染等等,總是讓人苦惱,除了遇到問題一定要去看醫生治療之外,日常私密處清潔保養也是很重要的,才能避免重複出現問題。

ibeautytw教你了解私密處常見問題及預防方式,並提供從日常習慣可以做的私密處清潔保養祕訣,輕鬆跟各種私密處困擾說掰掰。


文章目錄


私密處常見問題

私密處問題大多因為發炎感染,發炎時會增加陰道的分泌物,感染的類型可以分為黴菌、細菌及陰道滴蟲感染,其中又以黴菌、細菌感染的復發狀況最為常見。

正常情況下的分泌物應該是無色無味的液體。但若發炎感染時,可能會產生黃綠色分泌物或是類似豆腐渣的塊狀分泌物,以下介紹各種發炎類型及產生的原因。

1.黴菌性陰道炎

黴菌性陰道炎是因為念珠菌感染而造成的發炎,也是女性最常發生的陰道炎類型,平均每四位女性就有三位曾患過白色念珠菌陰道炎。

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免疫功能降低,例如糖尿病患者或月經前後體質改變,造成陰道酸鹼度失衡,或是衛生習慣不佳而造成。

感染的人會產生乳白色或黃綠色的塊狀分泌物,伴隨搔癢的感覺,嚴重一點在排尿時可能會感覺疼痛。

2.細菌性陰道炎

正常情況下陰道的酸鹼性是酸性,細菌性陰道炎主要是因為陰道內細菌改變,影響陰道本來偏弱酸的酸鹼值。

發生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常用陰道灌洗液,或是使用含芳香劑的生理用品都有可能造成陰道的酸鹼值失衡。

感染的主要症狀是會產生灰白色牛乳狀的分泌物,並且伴隨魚腥味,陰道常會有搔癢感。

3.陰道滴蟲

發生的原因是由滴蟲這種單細胞寄生蟲引起的感染,通常經由性行為傳染,不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,因為性伴侶之間會交互傳染,所以治療時需一起治療,避免復發。

感染時會有產生黃綠色且帶有惡臭腥味的泡沫狀分泌物,並且排尿時都會明顯感受到疼痛及排尿困難。


私密處清潔方式

在了解了常見的私密處問題類型之後,發現衛生習慣不佳是容易發生問題的原因,接下來提供各位在日常時正確的私密處清潔保養方式,來降低陰道感染的機會。

1.上完廁所後由前往後輕拭

如果只是排尿,可以衛生紙按乾外部即可。若有需要擦拭時,務必由前往後,因為由後往前擦拭的話,衛生紙上的便便和細菌可能會因此進入陰道,造成感染。

2.日常清潔以清水或溫和的沐浴用品沖淨

盡量選用溫和不刺激的產品,不需要特別使用任何陰道內灌洗的產品,避免刺激或是破壞陰道內的菌種。

3.經期期間不用特別沖洗陰道內的經血或血塊

經血是正常代謝的子宮頸分泌物,不需要特別進行陰道沖洗,沖洗時反而有可能造成健康的細菌被破壞。


私密處日常保養

除了注意私密處清潔方式,一些日常保養習慣的養成,也可以減少私密處發炎的機會。從習慣改變是最健康的方式,如果能夠常常注意,自然會減少私密處的困擾問題。

1.保持乾燥

盡量維持私密處通風、涼爽、乾燥,才能避免細菌滋生。清潔時最好以清水清洗外陰部即可,也可避免使用護墊,若分泌物多時換內褲做替換。

2.避免高醣類飲食

高醣類容易造成念珠菌繁殖,從吃的內容留意是最有效能改善體質的方式。

3.規律作息及運動

規律的作席可以增加身體免疫力,運動則可以強化肌肉。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,因為除了影響賀爾蒙之外,也可能導致菌叢的改變,容易產生問題。

4.維持安全性行為

有些細菌和病毒會在性交的時候進到陰道,維持安全性行為可以保護自己及對方。

5.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

超過30歲的女性,建議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,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不要因為懶惰而沒發現身體的警訊。


ibeautytw小提示

私密處困擾一直是許多女性不能說的秘密,如果遇上問題可能會不敢就醫或是聽信一些偏方,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。若有發炎的症狀,除了日常私密處清潔保養留意之外,若沒有改善務必求診就醫,以正確的醫療方式進行處理,切勿買產品自行灌洗,避免狀況持續惡化唷!

發佈留言